二细的
表现题材广泛,有
四季花卉、
山水、历史人物、故事传说、
戏曲人物等题材。二细的早期作品以水墨为主,用色极少,有一种古雅之风,其黑乎乎的画面效果在民间被俗称为“老抹画子”或“灰货”,代表性主题有如
八仙墨屏、万代师表等,这类墨屏
风格有民谣为证:“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奔前程。”寥寥数语,把此类作品的艺术样貌、审美心理、消费群体及艺人坚持自我审美意趣的孤傲、豁达情怀
刻画得淋漓尽致。老抹画子发展到清代中后期,因社会审美标准的改变,单纯的墨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适应市场,老抹画子逐渐改变了原来的
画风,发展成为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艳丽,造型简括富有动感,形象丰满圆润,线条豪放流畅的新
画风,民间称为“抹画子”。抹画子的
表现内容更为广泛,增加了刀马旦
戏曲人物、地方名人、历史
典故、胖孩、
美人等题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二细年画之精髓在一“抹”字。民间艺人的一首顺口溜精确道出了其
风格特点:“刷刷刷,一溜栽花,大刷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带要好看,咸菜磕花。”这首顺口溜不仅反映了民间艺人的绘画法则,也反映了扑灰年画二细货品的绘
画风格和作画标准。“刷刷刷”指作画速度,描写出民间艺人追求效率,作画时挥洒自如、不加雕琢的豪放之气。“大刷狂涂,描子勾拉”,是指
笔意和
笔法,大刷狂涂形象地描绘了“抹画子”抹的情景,表达了
写意的程度;描子勾拉则是“工”的写照,指局部的细化加工,如五官、手指等重点部位的精细
刻画,尤其人物的面部要经过粉脸、
开脸、
画眉眼等九个步骤方能完成,与头发服饰的粗放处理形成粗中有细的对比。“带要好看,咸菜磕花”指绘制接近尾声时,利用咸菜
雕刻各种花纹对画面进行磕印,为
衣饰添加纹样,对画面做最后的修饰,进一步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