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如此膨胀的今天,单靠手工生产是不可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机器生产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然而,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是标准化生产,“将技术抽象化,变得没有文化内涵”,为了追求多、快、好,只能牺牲产品的个性和特色。说到这里,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
金属零件,其实这种带有工业特性的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星巴克和麦当劳,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城市,无论由哪个员工来做,都能做出同样口味的产品。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劳动的最高目的,即人应该通过劳动实现智力与体力、潜在素质与现实能力的协调发展。大工业生产中,很多人年复一年地机械地操纵机器,只做流水生产线上的一道工序,这种生产方式中人的发展绝不是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而手工生产则需要手脑联动、实践与研发并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
创造性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发挥。并且,手工的产品有极大的个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观念乃至不同性格的生产者都会做出性情迥异的产品来,甚至同一个生产者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态所做的手工产品也不同,它直接传递出自然的人“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心灵的追求,蕴含着人的智慧与
创造力。”在现代社会,手工劳动应该成为工业生产的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