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彝族人民点燃火把,除恶灭害,欢庆丰收的重大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3天举行。许实《禄劝县志·风土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
汉人之星回于天而
除夕也;会饮至于旬余不息,犹
汉人之春宴相聚也。儿童执火炬,屑松脂杂煤,衽而撷之,见尊者叩首,举燎逼裙,洒松煤燎之火,
火焰满身,谓之‘送福’……男女齐会,四面绕坐,脍豕肉,饮酒,歌舞杂沓以趁盛节。”届时,彝民以松木为燎,高丈余,通称为火把。入夜时分,各村寨火把争燃,炬火转瞬间闪烁于山乡田野,彝民用以照田,占岁丰收。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共杵火把为嬉,并欢聚于篝火旁弹唱,尽情歌舞,彻夜不息,这是他们选择心上人的良机。曾有
古诗这样描绘彝乡火把节之夜:“云
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
莲花开海市,一天
星斗下人间。”(《云南图经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