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之灾极大地威胁着农牧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水旱之主宰便是水神。彝族以水作为水神的化身而祭拜,《献酒经》所谓“水神鸭以祭”的记载,指的就是对水的崇拜。据调查,在景东彝族的神谱当中,水神居于重要地位,它主宰田地不受水旱之灾。昆明西山区的彝村,凡立夏前不下雨,村人便出钱买1对鸡和2只羊,去
泉水边祭水。祭法是先用烧红的木炭放人冷水之中,以蒸腾的热气驱除鸡、羊身上的邪秽,尔后宰杀煮熟供在水边。同时,砍三杈形的松枝1根,蘸点鸡血,捆1撮鸡、
羊毛,插在水边,供以酒饭,点香磕头,求水神降雨。过去,寻甸等地举行作斋祭祖大典时,要同时祭水神。做法是在斋期的最后一天举行驮水仪式,由毕摩念经,把1只带角的雄壮
绵羊赶到水源去,并在水边祈祷水神
供给族人圣洁之水,尔后把水驮回来进行供祭。
平时,他们视此水源为“神泉”或“神井”,严禁人畜进行糟蹋。在
武定、禄劝一带作斋要选斋场附近的长流水,由同宗之人用马缨花树筒贮回
祭祀,同宗人将取水处作为保佑本宗的水神之所在,并以其作为同宗的标志,而与他宗相区别。水崇拜还与龙崇拜
交织在一起,许多彝区把龙神视为主水旱的神灵。例如弥勒西山的阿细人,以水塘或
龙潭作为龙神的象征,逢农历三月合村杀肥猪
祭祀。昆明西山谷律以东大勒姐、小勒姐、妥基、也薅、
大兴、北门等村的白彝,逢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龙日祭龙。村人在
龙潭边共杀1头猪,向
龙潭水供肉、酒、菜、饭,磕头,点香烧纸。景东太忠地区的彝族,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祭龙节。马街子、多衣树、基麻林、尼期佐、白虎门、小河等寨,各户平均出猪、鸡共祭,以求不受水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