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等地彝族以
松树为始祖,认为他们与
松树有血缘关系。当地彝族多有一片神圣而称为“民址”的山林,里面长着高大的
青松、栎树。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村中长老率12岁以上的男子举行大祭,向“
松树”祈福。祭者须抓一松、栎树小枝,插在大
松树脚下。“民址”附近的
松树、栎树,严禁损坏或砍伐,若是犯禁,虽属扯一小松枝,也要惩罚。解放初,弥勒巡检司
核桃寨村王、师、普、赵等彝族姓氏以麻栗树为“族”的
图腾,与龙树的栎为一体,于每年正月十六日进行祭奠。昆明西山区
核桃箐的彝民也有祭
松树的习俗,祭场在该村
祭祀台背后,那里长着一棵十余米高、两人才能合抱的大青树,村中彝民每当家人生病或遇不祥,即带香烛酒饭前来献祭。届时于
松树脚插上三杈松枝一根,供上饭菜,点香磕头,祭毕,倒一碗桨水饭于树脚。富民县麻地乡彝族密且人,每一姓都认定一株青㭎栗、大黄栎、杉罗树、白牛筋树或大青树作为本族的族树。族树为该家族的象征及保护神,他们认为族树的粗壮成长,象征着本族的人丁兴旺,反之就象征本族的衰亡。人们像维护家族利益那样保护族树,如严禁砍伐,严禁攀爬,用
石头围砌
树根,用
树枝、荆条、篱笆等围扎,防止猪、牛家畜伤害
树根、
树干。同一族树的人严禁通婚,一个家族分支,族树也分支。祭族树是全族最大的盛会,一年一祭,
祭祀时间一般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日或八月十五日。届时,杀猪宰羊、焚香祭酒,在族长的
带领下向族树跪拜。丁文江《爨文丛刻》第八章说:“青青一怪树,生于东山阳,头顶齐天界,根扎地已深,圣树看得清,望后心中喜。”所指即是类似的
树木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