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长期以来,年画艺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其创作者和主要使用者的低下地位有着密切关系。早在年画艺术形成的宋代,标榜“轩冕才能、岩穴上士”的文人
画家与出身卑微的画院众工、民间艺人之间就地位悬殊,对立分明。因而皇族出身的郭若虚在其画论《图画见闻志》中称:“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郭若虚还将
画家按朝代分为上中下三等。宋代的三等分别是:上等,
王公、士大夫;中等,高尚其事,以画自娱者;下等,业于绘事,靠作画为生的
画师艺匠。另一位宋代画论家邓椿,在其所著《画继》中将绘画艺术按尊贵程度排列了次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圣艺、侯王
贵戚、轩冕才贤、缙绅韦布、道人衲子、世胄妇女。民间艺匠如同附录一般,置于世胄妇女之后,这实际上还是推崇统治者和士大夫
画家,贬低工技
画师。我国绘画史上士大夫和以卖画为生的民间
画师地位高下之分,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