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事例具体讨论一下。比如,对于“某年某个地方(因干旱)歉收”这样一个经验事实,要回答“干旱为什么会发生?”这类更深层次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常识的层次上,而必须借助于一个首尾一贯的因果体系,一种体系化的认识框架,才能实现。水书
阴阳五行体系就是这样一个认识框架。下面看看水书
阴阳五行观是如何回答这类问题的?首先,把与干旱相关的各种条件、现象、事件,包括时间(该年该月的天干地支)、地理、星象,甚至
人文因素等,都采取对应法纳入
阴阳五行体系之中,得到相关的
阴阳五行后,就以《水书》为规范,按照
阴阳五行运行的“规则”和“原理”,对该年该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干旱作出回答。于是干旱这一经验事实就在
阴阳五行的意义上获得了“合理性”,为人们所理解,实现了对
阴阳五行的解释。同时人们还可以根据今年的
阴阳五行结构和关系,借助《水书》的符号系统,演绎和推演出
明年的天气状况,预测
明年是否有旱灾或洪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