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秦进军
岭南讨
越人的征战中,值得关注的是,秦将“尉屠睢”,为何直取此名?假设仅从字义分析:“尉”则官衔;“屠”即是屠杀、征战之意;而“睢”字,不会毫无意义。这字是否与水族先民自称有关?是否与“眭”、“睢”、“濉”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么“屠睢”就是这位秦将此次出征的目的和任务。在姓氏不甚规范的秦代,有的以官爵为名,有的以封地为名,等等,屡见不鲜。因为,在此次征战中,直接抵抗的是
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后来秦统一
岭南,置
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桂林、象二郡基本上就是原西瓯、骆越的地域。水族先民是骆越中的一支。我们设想“睢”部落的水族先民是掌握文字的族群,那么,“睢”族群在骆越中当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整个
越人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估计“睢”群体的人数不少,势力不小。因为被征服的“睢”群体或许是
越人中至关重要的对象,所以才出现“尉屠睢”之名称。“睢”群体势力的旁落或许与秦征服
岭南的这次战争有关。当然,这种推断,尚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