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
宗教起源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无疑只是一种想当然耳的大胆臆想,
宗教人类学者一般都不承认它的科学性。它的意义在于它把
宗教观念、
宗教感情和
宗教行为归结为人类纯主观的精神活动,说成是性欲引起情绪活动,这就使
宗教信仰的神圣对象成了人类欲望所生的心理幻影。
美国的詹姆斯•留巴更是有意识地使用心理分析方法来说明
宗教经验问题。留巴是威廉•詹姆士的同时代人。他们都着重研究
宗教心理问题,但他俩的观点却有很大的不同。詹姆士并不否定
宗教经验中超经验存在物的真实性,而留巴则根本不承认这一点。他是一位相信科学的理性主义者。他认为
宗教经验之类
宗教意识与正常的人类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事。
宗教经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对它的说明可以借助于自然科学途径,完全不必求助于任何“超经验的”和“超自然的”东西。他在1919年的《对
宗教的心理学研究》中写道:“人类同某些超人力量建立联系,这个普通的事实,除了用对生命的追求来解释以外,不需要任何别的解释。”他认为,对神明的信仰,本质上是人处在生活困境中想得到帮助的愿望。这种深刻的体验导致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客观化,对象化,从而产生了神明观念,并建立了人与神的相互交往关系:“本来是由于努力要解释那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体验,而在神明身上将自己的理想客观化,并且又同这些神明建立了相互交往的关系。”在留巴看来,
宗教经验者所谓神明显示的
宗教体验,与野蛮人相信神灵显示的感受本质上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