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如此深入广泛地影响艺术的原因首先在于,
宗教是一种具有世界观、人生观意义的社会意识形式。
马克思说过:“国家、社会产生了
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
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它的通俗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热情,它的道德上的核准,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安慰和辩护的普遍根据。”任何意识形式都不能不包含某种世界观、人生观为其核心,艺术也不例外。毫无疑义,在历史上,作为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和“包罗万象的纲领”的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尤为巨大;作为这个世界的“热情”、“通俗逻辑”和幻想中的“庄严补充”的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也尤为直接。其次,在历史上,
宗教在意识形态诸形式中,曾经占有统治性的地位,它的权威无所不在,它的影响渗透一切,无神论只是在
近代以后,才逐渐成为群众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宗教利用几乎所有艺术形式为自己服务,
宗教精神渗透到众多的艺术领域之中,就不但是自然的,而且是必然的了。第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功能,十分适合
宗教的某些需要。
宗教的教义需要宣传,而作为宣传的工具,艺术虽有不及抽象概念的短处,亦有胜过抽象概念的长处。艺术的
表现不甚明确和确定,但却形象、生动、具有感性的直接性和具体性,它以直觉的和想象的方式,诉诸人的
情感,一下子就可以打进人的心灵,这些都十分适合于
宗教的特征。因为
宗教虽然有一套抽象的概念体系(神学理论),但其对象又是确定的概念所不易把握的,同时它需要用直观可感的形式把其对象或其对象的象征物呈现在群众跟前,用幻想和
情感去拔动群众的心弦。作为被压迫生灵的叹息的
宗教感情需要宣泄,而宣泄感情正是艺术的“天职”,尤其表情艺术——音乐和
舞蹈更是如此。
宗教中那种如火如荼、如醉如狂的
情感,以这类艺术形式迸发和外泄,是十分自然的。至于教堂
寺院需要建筑艺术,塑造神像法身又离不开绘画
雕塑,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总之,
宗教的许多活动离不开艺术,因而艺术的各种形式不但一直在
宗教活动中被广泛利用着,甚至许多艺术形式本身就是在
宗教活动中锻炼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