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看
宗教,
宗教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实质上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分析
宗教的各个方面的时候,不仅要从人—神
宗教关系一般地看到人—人社会关系的原型,而且还要进一步分析出人—人关系的阶级内容,揭示出人—神关系的阶级实质。事实上,历史上各种
宗教尊奉的神的神性都具有明显的阶级
色彩。人神关系本质上是阶级关系的投影。因果报应之说,
天堂地狱之教,以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教,表面上对社会体系中的各色人等一视同仁,机会均等,普遍有效,似乎没有特定的
阶级性,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社会上已经存在阶级分化的既成事实,这些教义的实际作用对于各个不同阶级而言是不大相同的。从根本上说,它们神化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麻痹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意志,从而具有鲜明的阶级
色彩。唯其如此,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与
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统治阶级常常利用传统
宗教作为维护其统冶秩序的精神支拄,而进步的阶级则经常进行反对传统
宗教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他们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或者走向各种形式的无神论,或者利用
宗教的传统形式,作为掩饰其政治经济要求的思想
外衣。被压迫阶级和受苦受难的人民常常把摆脱现实苦难的希望寄托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
菩萨和神灵的恩赐上,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寄托于西天的净土和来世的
天堂。他们总是赋于神灵和
菩萨以自己所希望的神性,在幻想的
神人关系中倾注白己关于某种新的人际关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