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漳州由于地处东南一隅,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漳州古有
闽南佛国之称,据《
漳州府志》记载,唐代
漳州兴建
寺院12处之多,到宋代
佛教更为兴盛,成为当时著名的
佛教中心之一。随着
朱熹倡导的“闽学”兴起,宋代
漳州也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中心,一时间名人辈出,兴办书院成为社会风气。宋绍熙年间,
朱熹知
漳州府,他“每旬之二日必领属官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其正义;六日下县学,亦如之”。同时
朱熹还大力提倡摒除民间陋习,推广教育,使
漳州贏得了“海滨邹鲁”的美称。至淳祐年间(1241-1252年),
漳州人口增至16万多,城廓围长扩至15里,成为
闽南及闽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