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杂记》记载
台湾民众过年初九日的风俗:“纸糊玉
皇帝阙一座,俗名‘天公纸’。……十五日,上元
佳节,天官大帝诞。人家及各庙宇均如庆祝玉皇仪式,演大小戏,延
道士以讽经。纸糊三官帝阙三座。”文中的帝阙即指“灯座”(
泉州俗称“三界纸”)。凡是天公生(
玉皇大帝圣诞)、元宵节、中元普度、男方迎娶、还愿酬神、久旱祈雨、神明生辰、新居迁入时都需要派上用场。王诗琅《艋舺岁时记》:“有大、中、小三种,至为
美丽。每座高约一尺,
圆形中卷入各种
金纸,或金白钱卷筒,贴有神像及花纸,可插上香十枝,其后面如
屏风立起,贴有三神像,恰如
香炉。”
台湾师傅整合才子寿、
八仙弄(象征
八仙彩)、色龙(代表龙柱)、
武将(代表门神)、色牌(中刊“一心诚敬”或“叩答恩光”文字,也称圣旨牌)、
群仙(南极仙翁及
八仙)、人物(献宝憨番、执斧
武将、持扇宫娥)、
花边印条(刻各种
吉祥纹饰,犹如
栏杆的缩影),将版画分别黏合定型,恰似一个大型
香炉,中间再装填
金纸、插立线香;在
屏风状的灯座背面,还得加贴一幅《天官赐福》的版画。当
祭典仪式完成时,将灯座放置在天公金、寿金之上,一齐焚化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