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师帕萨傣龙勐》(即《
傣族迁徙
史记》)记载,
傣族分别在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上游一带生活了很久。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狭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差,于是各江
首领决定分别率领自己的家族顺江而下南迁。原定居在金沙江流域的
傣族南下到了大水滩的下游停了下来,作为迁移的第一站。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发现依然满足不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在江边附近找到了一个适合生存的
平坝定居了下来。后来由于其他民族的陆续迁来,各民族间为了争抢土地而起的纠纷不断发生,于是只能再次南迁,最后定居的比较分散并渐渐的与别的民族结合了。原来在怒江流域生活的人沿江一直向下,到了现在的怒江坝定居了下来,但是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又决定继续向下寻找新的地方,最后到达现在的腾冲、
德宏地区。在澜沧江生活的部分
傣族人一直南下到了澜沧江的中游地区,找到一个少有人居住的慌坝子于是便在那里定居,因当时这一代
孔雀很多,故取名为景永(今景洪),即
孔雀城的意思。
首领告诫大家,
孔雀是
吉祥物希望大家能够爱护,有条件的还可以饲养,
傣族饲养
孔雀的习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