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
侗锦花纹图案中还有很多来自侗民族的历史经历和民族习俗。如踩堂纹,图案为一排手拉手的人物纹,它描绘了古代的
祭祀或节日踩歌堂的场面。宋代诗人
陆游在《老学庵学记》卷四中载有“在辰、沅、靖州等地有仡伶、仡览……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即是描述古代
侗族“月也航年”的习俗。直至
今日,侗乡仍保留有“月也”(寨与寨之间对歌赛芦笙)的传统习俗。还有反映
侗族人民为了民族的安危,巧妙御敌的图景。如
侗锦上双羊击鼓图案,反映的是
侗族先民在敌人围困寨子时,人们在撤离寨子前,将双羊的前身吊起,让羊的前脚悬空在鼓上,因羊拼命挣扎,蹄子把鼓敲得咚咚作响,以此方法来迷惑敌人,使之疑有埋伏,不攻自退。
织锦人把双羊击鼓图织在
侗锦上,借用这种载体记录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使后人感知先辈的机智和民族发展之路的艰难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