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喜好“群聚”的生活习俗不仅体现在对公共空间的强调,也体现在对私人领域中半公共空间的放大上。侗家的民居呈干栏结构。“干栏”这一
汉语称谓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
典籍,用以称谓百越诸族的房屋样式。干栏住宅是传统侗寨最
典型的民房样式,也是侗寨中唯一明确的私人空间。这样的干栏高脚楼一般依山而建,以两三层的结构为多,每一层的空间安排上都有比较固定的模式。第一层主要用于圈养家禽家畜,存放各种杂物和劳动工具,没有隔挡的空间很大,四面用粗
树枝或薄
木板相围即可。第二层是人的生活起居空间,由外而内分为三个层次:最外面是宽口敞开、有顶无墙的“宽廊”;第二个层次是设有火塘的半开放的起居间;起居间的周边则是完全私密的卧室。具有半公共性质的宽廊和火塘在整个家居格局中有非常突出的位置。
侗锦传承人粟田梅所建立的
侗锦传习所和工作坊,就是将她
娘家的高脚楼一层的储物空间改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