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我国南方地区著名的稻作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善于发现美、表达美的民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道
侗族自治县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通道
侗族的居住形式是聚族而居,在
青山绿水的掩映之下,
侗族村寨若隐若现,在这样的人居空间中,吊脚楼、风雨桥、鼓楼是侗寨的特色。走进通道的
侗族村寨,最引人注目还是那些造型宏伟壮观的鼓楼和坚固精美的
侗族风雨桥。鼓楼高耸在村寨中央,重檐层叠、结构精巧,是
侗族文化的象征,是侗寨的标志。据统计,
湖南省通道
侗族自治县内共有73座鼓楼,主要分布在与
广西三江
侗族自治县交界的坪坦河流域,以及与贵州省黎平县交界的
侗族地区,这些地方都是
侗族传统的生活区域。
侗族喜欢聚族而居,人口多的村寨有1000多户,人口少的村寨三四十户。村子里面下设很多的村民小组,住在一个村子里的大多都是同姓,各家之间也有着密切的亲戚关系。如双江镇的吉利村,其中一个村民小组共有40户人家,基本上都姓杨,另一个村民小组基本上都姓吴。村寨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村民之间不是兄弟姐妹就是亲戚朋友,因此,在侗寨经常会出现一家有事,全寨帮忙的景象。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从类别上来看,它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从整体外观来看,形状像一个宝塔,比较高的鼓楼都有十多层,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视觉感受。鼓楼的主要功能是村民集众议事、宣讲款词款约、娱乐聊天或迎宾送客的场所,一般建造在村寨的中心位置,足见它的重要性。关于鼓楼象征的源起,
侗族古歌是这样唱的:“在
远古的时候,人们没有家,于是常聚在大杉树之下,它是遮阴树和遮雨伞”。时至今日,
侗族地区依然延续着传统的鼓楼建造方式,选材主要是产自该地区的杉树,杉树的
木质细密优良,表面
纹理清晰,
色泽美观,
侗族人们对杉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企盼人也能像杉树一样茁壮成长,从幼小的树苗慢慢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侗锦中的也常有杉树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