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伽牟尼本人虽自称觉悟成佛,但他所谓成佛,也就是觉悟了的意思,并不自认为是传统
宗教所崇奉的神灵。他死时,也只是要求
信徒们要遵奉和弘扬他所传的“佛法”。最初的
信徒大体上也是把他敬奉为
宗教真理的发现者和伟大的导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信众的
佛陀观念越来越神格化了。
佛陀所谓的涅槃
境界本来就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
境界,在僧院的修行生活中,这种神秘性日益受到强调和夸张的描写。
佛陀作为第一个达到涅槃
境界的佛,当然也就逐渐成了超自然的神圣存在。
佛陀的神格化也是
佛教传教活动的需要。由于对“佛法”的尊奉,虔诚的
信徒们逐渐认为发现“法”或
佛教真理的
佛陀,乃是佛法显现为人的形貌,以便对世人进行教化。于是,
释迦牟尼被称为“婆伽梵”(Bhagavat)、“世尊”,即“主”、“法王”之意。他不再是佛法的发现者,而是佛法的显现者。“
佛陀就是法”。既然佛法常存,那末,
佛陀的入灭便不是一般的死去,而是进入摩诃般涅槃,即进入涅槃的状态。这样一来,他变成了不死不灭的存在,为了传教,需要向声闻听众夸大
佛陀的功德和品格,于是便
编造出了大量的关于
佛陀本生本行之类
神话故事。这些本生故事基本上都是按照
佛教的业报轮回,因果报应教义,用“前世积修善行,今生得为
佛陀”的概念和方法编写出来的。历史上的乔答摩•悉达多就这样变成了一个
神话人物,最后又变成了真正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