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人们再问:神的形象如何?并请你把它描述一番,那时,一般人的想法大概就会从神与人的差异转向神与人的相同。把神设想为与人同形同性的东西。不管是
中国道教的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
佛教的罗汉、
菩萨、佛,犹太教按照自己形象造人的耶和华上帝、
基督教的耶稣基督,
古希腊人的宙斯,
古罗马人的朱比特,以及古代各民族
宗教的保护神,……都是人形,不过比一般人更气派、更完美罢了。根据神的这个特点,
宗教学有个专门
术语,叫做“人格化”,也就是说,神是人格化的东西。由于上面所说的两点内容。
宗教学中通常把神说成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但这个提法后来受到怀疑性的批判。不少
宗教学者认为它只是概括了部分
宗教所信仰的神灵的特性,并不适合于一切
宗教的情况。因为不少
宗教学者通过对原始
宗教的研究后,发现有些
原始人所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尽管具有超自然的性质,但并未人格化。有些民族所信仰和崇拜的“玛那”、“玛尼图”之类,就只是某种泛泛的灵性力量,而没有与人同形的具体形象。还有许多原始民族,则信奉和崇拜
动物,
植物或稀奇古怪的灵性实物,把这些等而下之的东西奉为神圣。他们认为这些
宗教对象是“神圣化”的,但并不一定是“人格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