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后兴办的林场,多数是联产林场,一般是采用统一规划,分户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如九阡亚里林场,于1984年初由9户劳动致富决心大的农户联名向三都县政府
报告,申请贷款办基地林场。消息传开,引起周围农民们强烈反响。共有141户人家争相报名加入。这一有利于林业建设的举动,得到三都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1984年8月经县政府组织调查小组现场踏勘、设计及论证之后,由区、乡政府召集办场区域内有责任山的村组代表到现场签订山界协议书,同时明确了办林场目的以及性质、组织、结构和分配方式等问题。场领导班子的人员采用选举的办法产生。并聘请县林业局技术员作长期技术顾问,指导制订规划、选择树种、植苗等技术,用科学方法植树造林。由于林场目的和权、责、利十分明确,因此各联办成员很自觉地在自己的片区内精心经营,经过几年的精心抚育和护理,亚里400公顷(6000多亩)荒坡终披上
翠绿的新装,近16万株的松杉树,茁壮成长。1988年经林业技术部门测定,幼树最高为2.5米,平均高为1.5米。1987年果场收入1万余元,农民从造林中得到实惠。亚里林场141户人家850人,在植树造林中人均收入现金200元。根据幼树长势评估,只要林场没有发生意外火灾,前景价值很可观、诱人。平均每户育林产值达到12.2万元。待修通林场公路后,林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更为可观。预测到2010年,林场达到了壮年时期,板南村居民的小康生活就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