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图册描绘的是一些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苗族服饰和苗族的风俗信仰有很大的联系,苗族服饰能没有多大变化地传承下来,民俗信仰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夭苗,绘一干栏式民居,楼上站两位姑娘,楼下站两位吹笙的男子,彼此唱合。文字注释为:“夭苗又称夭家,在平
越州属,多姬姓。性情柔顺勤俭,贫不为盗,近多读书应试。妇人善织染。仲冬朔为大节。州属之陈蒙、烂土、窑坝等处地方者,楫木叶为衣,着
短裙。女子及笄,造竹楼野处,未婚者男子吹笙诱之苟合。死不葬,藤蔓束树间也。”第三十幅仡佬绘野外山石上放置一草龙,上插有五色彩旗,前置两支蜡烛和三只酒杯,正有三男在祭拜,后面有一妇女提祭品过来。文字曰:“仡佬有王、黎、金、文等姓,散处各州县。冬则掘地为炉厝火,卧以牛羊皮席无被盖。祭鬼用草龙船插五色旗,往郊外祭之,遇节歌舞为欢。在都匀者衣服与
汉人同,亲死有斩哀而无苴,长子居丧七七不沐浴不户窬,如长子贫不能守,以长孙、次子代之。尊敬师长教训,綦严子孙,多有读书入泮。”以上风俗多半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异。当时的丧葬风俗也有特色,如捕笼仲家“丧则屠牛,招戚以
牛角酒欢饮,
孝子不食肉,唯啖鱼虾,祭必用鱼,葬以伞罩坟,期年后焚之”。红苗“人死将所遗衣服装成形像,众皆击鼓名曰‘吊古’”。黑苗“人死以红绿线系于竹竿,插在坟前,男女哭祭也”。夭苗“死不葬,藤蔓束树间也”。红仡佬“亲死殓棺不葬,置崖穴间或临大河,不施蔽盖而树傍,名曰‘家亲殿’”。这些记载对研究
中国丧葬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以印证考古资料,如二次葬、扭首葬。休佬图绘有野外山石置一草龙,上插有五色彩旗,前置两蜡烛和三只酒杯,正有三男在祭拜,后面有一妇女提祭品过来。“祭鬼用草龙船插五色旗,往郊外祭之,遇节歌舞为欢。”人则在一台地上摆有经书、香炉和蜡烛,其下有三人在赕佛,一人在后举送蜡烛,“淳而信佛”,这是古代苗族族信仰
佛教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