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洪涝灾害。洪涝主要是由于暴雨或大雨引发。1960年至1997年出现暴雨、大暴雨10次,连续性暴雨9次,年最多次数为9次,最少为1次,日最大降雨量为167.7毫米。20世纪60年代平均成灾面积273公顷,70年代成灾面积165公顷,80年代成灾面积587公顷,90年代受灾6818公顷。从资料看,洪涝灾害呈加重趋势,特别是90年代,灾害最为严重。造成三都县洪涝灾害的原因有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县境北部至东南一线为低中山、低山峡谷地形,都柳江从西北部经县城至东南坝街乡出境,有17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68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71%。由于人口
密度大,耕地面积少,人口增长与耕垦规模扩大,陡坡开荒,森林植被减少,往往遇暴雨就导致支流山洪暴发,造成洪涝灾害。另外大量泥石流汇入江河,导致河床增高,亦造成河流沿岸洪涝灾害。县境中部、南部是较为宽缓的鼻状背斜为主构造的岩溶低山宽谷盆地,暗河、溶洞、泉眼较多,每逢暴雨,暗河、溶洞、泉眼水溢于地面,造成涝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