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依兰)地方的满族主要以新
满洲为主。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为加强
黑龙江地区边防力量,
清朝政府设立三姓协领衙门,从贡貂的四姓赫哲中“挑放披甲二百名,编为四旗”。又由“
吉林乌拉拣派协领一员,防御四员,移驻陈
满洲兵八十名”。这样,三姓地方的新旧
满洲披甲
官兵共280名,编为4个佐领。另据《
吉林通志》记载,当时编入4个佐领的新
满洲有1530余丁。这说明当时三姓地方的新旧
满洲人数是很多的。雍正十年(1732年),
清朝政府改三姓协领为副都统,增设新
满洲16佐领;从松花江一带的七姓赫哲中挑选“汉仗好,情愿披甲效力者”800名编为6佐领;又将乌苏里江一带的赫哲居民“八姓地方人内,请挑兵一千名,编为十佐领”。这样,三姓地方又增加新
满洲16佐领1899人,加之康熙年间的4佐领200人,
雍正年间三姓地方仅满族兵丁就有20佐领2000余人,加上其
家属应有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