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鲁锦艺术的研发已经成为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
典型范式,传统与当代文化形态兼容并蓄的一个成功案例。纵观兽锦艺术
三十年的研发历程,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第一,鲁锦的研发并不仅仅是保护性的研究,它还有创新性的产品开发。对于民间文化艺术来讲,保护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保证民间文化艺术留存的基础。但是,束之高阁的保护毕竟曲高和寡,久而久之总会失去记忆的价值。要想使民间文化艺术真正能够长存长新,就需要找到其与当代人生活的契合点,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探索。第二,鲁锦研发的“山艺模式”。鲁锦研发可概括为“一所高校,两代人,
三十年守望”。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的民间文化艺术研发,避免了纯商业性开发的某些不足,保证了民间艺术的文化品格,这是民间文化艺术研发中最需要坚持的,否则,就会降低它原有的价值。同时,高校拥有系统的
学术梯队和丰富的
学术资源,可以保证民间艺术研发的代际传承。而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