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结起来,齐鲁大地在宋代以前是
丝织业的中心,后为棉织业的基地,其余如鲁北、鲁中、鲁南和胶东一带,虽不是主要产棉区,但广大农村妇女亦有自纺自织、生产土布的传统。这一切都为鲁锦在这一地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鲁西南地区一直盛行着女子结婚陪嫁
织锦的风俗。这里的农家姑娘从十三、四岁开始织布,一是为家居用品和服饰,二是为准备
织锦嫁妆,其中有被面、褥面、床单、
帐子、门帘、
窗帘、
衣料、毛巾、包袱带等。按当地风俗,女孩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中必须有“几铺几盖”,即几床被子几床褥子,外加一箱子成匹成卷的织花布。从娘家到婆家,一路走,一路“展”,
织锦样式的多与少,是评判新娘是否心灵手巧的唯一标准。这也是鲁锦能够传承至今重要的
人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