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兴,
河南南阳桥头镇人,生卒年月不详,是清末
湖北光化(老河口)
木版年画开创艺人之一。陈福兴早年在
河南随王和娃师傅学刻绘手艺,出师后,经常往来于
河南和
湖北随县等地,为雇主刻版印画,赖以生活。后因生活困难,死于由
河南到随县的途中,年仅四十余岁。其子陈国卿,十四岁跟随父亲学手艺,往来于
湖北、
河南间,为各商家字号做活。最初在
河南唐河县“天德生号”做活,
民国四年(1915),陈福兴将其子带到老河口为“松晋福”(胡德俊)做活。他的手艺较好,同时还给“法茂公”、“成源永”、“徐源兴”等字号
雕刻版片。陈国卿曾应均县“张祥盛”、“同兴公”、“郑兴和”、“德盛祥”、“宏茂生”等字号招聘,为各家
雕刻画版,使
河南宋代创始的
木版年画门神在
湖北传播开来。陈国卿在给均县“宏茂生”
雕刻的画版中,有一套三国故事。据均县南关外朝武街“宏茂生”王阳三后裔讲:这套三国故事,有《长坂坡》、《战北原》、《三战吕布》、《当阳桥》、《战长沙》。此外还有《蝴蝶杯》、《黑松林》、《双拜花堂》、《芦花荡》和《五路财神》等五套小版。在单扇门画中,有《五子登科》、《
一团和气》、《
麒麟送子》等。
民国二十一年(1932),老河口洪水泛滥,各店家都靠印旧版年画维持
生意,陈国卿无活可做,便回到
河南老家,种地为生,但仍不时到
湖北来接些零活。后来生活好转,他开始自己买些木料雕版出售,同时还给邓县芦明富(
刷印年画商户)、方城县张俊生和小西坡的王镇山刻过不少年画版片。年画主要有《文门神》、《秦琼、尉迟恭》、《
麒麟送子》、《
和合二仙》、《
一团和气》、《火神之位》、《上关下财》(上画
关羽,下画财神)等。抗日战争起,全国处于救亡运动中,刻印门神年画和神像的作坊再也买不起新画版,
大都刷印旧样维持
生意。新
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思想,到十年浩劫时,陈福兴及其子国卿毕生刻留下的画版,全都散毁,无处收集。老河口的年画发展过程,详见《
湖北民间
美术探源》中杨德炽《老河口上话年画》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