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宋代画论家并非全都如此。如南宋初的邓椿就认为不该以作者的社会地位作为评论绘画的标准。他在所著的《画继》卷九“杂说”中称:“幽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而所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
传神而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谓虽曰画而非画者,盖止能传其形不能传其神也。”邓椿认为释
人物画与山水花鸟画、
鱼龙畜兽画等都一样,都是“含毫运思”画出来的。因此只要神形兼备就是好画,作品不能以作者地位来分高下。所以,《画继》搜集并撰写了不少
技艺精湛的
画工如刘宗道、“杜孩儿”等的成就或事迹。不过,邓椿虽然主张神形兼备是作品优劣的标准,但在给宋代作者进行分类时,也免不了受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的影响。在他的《画继》里,首列的是“圣艺”(如宋徽宗赵佶),次为王侯贵戚(如宋宗室赵令穰、
驸马王诜等)、“轩冕才贤”(如
苏轼、晁补之等)、“缙绅韦布”(如文勋、李世南等)……至于那些以卖画为生的民间艺人,如老麻、老侯、小窑陈等,则归之于专业画科行列,不入上列品级。邓椿《画继》一书虽然将当时
画家按社会地位作先后等次之分,但对民间
画工也都一一作传,从而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民间年画艺术
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