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由于生产、生活的艰难和对丰收的渴望,羌族人民在1950年以前,有的地方在四月播种时,还要请释比作法
诵经
,举行比较隆重复杂的
祭祀
活动。
祭祀
青苗土地神和
青稞神
(
谷神
),祈求
神灵
保佑,使当年获得丰收。
-《羌族文化》陈蜀玉
概述
上述《
荞子
与麦子》故事,可被视为一种被流传的“
文本
”或文化“表征”,其背后的社会情境或本相便是:在过去,被认为是吃
荞子
的“
蛮子
”,深受自称是吃麦子的“
汉人
”歧视。这故事被收录在《
北川
羌族资料选集》之中。在故事之后,
编者
(
北川
羌族
知识分子
)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羌族视
荞麦
为本民族
谷神
,从而存有对其偏爱的心理。”事实上,我们从这故事中无法得到此结论。
编者
对此故事做如此诠释,反而凸显此诠释
文本
背后之情境——许多
北川
人由过去被侮辱的“
蛮子
”成为
今日
骄傲的“羌族”后,“
荞麦
”成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十多年后,约在1930-1940年代,当
葛维汉
到岷江上游考察时,他发现许多
羌民
都自称是“
以色列
人的
后裔
”,并说他们所信的
天神
就是“上帝耶和华”。
葛维汉
在他有关羌族的著作中驳斥这种说法,并指出
羌民
是
多神信仰
者,
以色列
后裔
之说是受
陶伦士
及其
羌民
助手的误导。对于
羌民
的
宗教
,
葛维汉
明确指出,
羌民
并非
一神教
信徒
,除了信他们自己的神外,
羌民
还信邻近其他民族的神。他指出,当地
天神
“木巴舍”在几个受
基督教
影响较深的
村寨
,又称作“
阿爸
齐”,这暗示着这是
羌民
接受
陶伦士
等
传教士
“
天父
”之说的结果。他也注意到,由于受
汉人
道教
影响,
羌民
更普遍地将“木巴舍”等同于“
玉皇
”。
葛维汉
自己则认为,“木巴舍”的意思相当于“天”。“天”是古代
周人
的神,在历史上羌族(
姜姓之族
)又是
周人
的
盟友
。显然在此诠释中,
葛维汉
视当代
羌民
为
商周
之羌或
姜姓之族
的
后裔
。对他而言,
羌民
对“天”的信仰,证实此民族的历史延续性。为了反驳
陶伦士
的“
羌民
为
一神教
信徒
”之说,他指出,
羌民
家中大多祭五种
主神
。供奉那些神,以及各个神的名字,各地皆有不同。另外,
羌民
家中一般还祭十二个次级的小神,同样也是各地有异。除了各家中所祭的神外,每个
村寨
与地区都有当地的神。因此他认为,从理论上来说,
羌民
有多少
地名
与寨名,就有多少的神。当然,他也不认为
白石
代表唯一的
天神
。他指出,
白石
在许多地方都被当作各种地方
神祇
的代表。甚至在
汶川
的
克枯寨
,
白石
被部分人视为
谷神
,却被另一些人视为仓颉神。他又指称,
汉人
的神如
川主
、
玉皇
、关圣人、
观音
、
武昌
、
梅山
、土地等等,被
羌民
视为自己的神。他特别提及在
蒲溪沟
,
羌民
祭司
“
端公
”以服装分为红、白两种。红
端公
拜
孙悟空
、沙和尚,擅长于
驱魔
除病、消灾
还愿
;白
端公
拜西天
佛祖
,长于求子、
祈雨
,
祭山
求
五谷丰收
。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