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工艺技法
装造技艺
概述
花楼织机的装造 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牵经上轴、分绞、掏范子、掏障子、过筘、扎结、把经丝连接在卷轴上,此工序完成后便可以通过范框的运动开织素织物了。第二部分为“数丝引纤”,它是传统提花织物特有的工序,完成后专用于纹纬的提花开口。
-《南京云锦》戴健
技术口诀
装造技艺
概述
装造掏范、障口诀:掏边口诀前五轮后五轮前一掏前一前二掏前二前三不掏障中脚掏前三后三不掏障后二掏前四后一不掏障前一掏后四前二不掏障前三掏后三中脚不掏障后三掏后二后二不掏障后一掏后一一四七二三六一四五三六七一二五三四七二五六这是清代七枚妆花缎的口诀。“前一掏前一”是指经丝入范子从第一扇的第一根上扣掏入,然后再从障子的第一扇第一根下扣掏入。“前二掏前二”是指经丝从范子第二扇的第一根上扣掏入,再掏入障子的第二扇第一根下扣。“前三不掏障”是指经丝掏入范子第三扇的第一根上扣,再从第二扇障子和第三扇障子之间穿过,不入扣。“中脚掏前三”是指经丝掏入范子的第四扇第一根的上扣,再掏入障子的第三扇下扣。第四扇是七扇范子的正中一扇,称“中脚”。“后三”、“后二”、“后一”分别指第五、六、七扇范子,倒着从后数最外是后一,接着是后二、后三,这样看似烦琐,实际操作却简易,以中脚为中心,两边一分各为三扇,便于查找,尤其日后补断头,两边各查三扇,好摸好掏很方便。后五轮掏范子和前五轮一样,掏障有所变化,障是八扇,不设中脚,前一、前二、前三、前四、后四、后三、后二、后一,按“隔一掏一”顺序掏即可。七枚妆花缎的边组织是变化斜纹,设计得很有特色,“一四七”是指第一根边线,要同时掏入范子的第一扇、第四扇、第七扇。“二三六”是指第二根边线要同时掏入范子的第二扇、第三扇和第六扇,依此类推。找断头(断掉的经丝)口诀:一劈三让。找邻居,上裱枝。经丝断掉之后,准备接头(丝头)时,要先找到断头经丝原有的位置,不理清就乱接,经丝会缠绕在一起,无法通交。“一劈”是指一手拉紧断头,使断头原有位置处拉出小豁口,另一手插入,分开豁口将断头丝拉出,“一劈”的目的是找到断头大致的位置。“三让”是一手拉着劈后的丝头,做左右摆,另一手在交上劈清豁口以找到断头准确的位置。有时经丝断在经轴上一时找不到断头,就在另一头的范扣上找到对应或空扣结好断丝,按相邻的一根丝入交,用一根小的竹篾放在同一纽(50根左右经线一组为一纽),经上用断丝缠上拉紧,等经轴织转,断丝头出来再补接,这就是“找邻居,上裱枝”。接头口诀:打、搭、网、喂、刹。米大的羊角,绿豆大的扣。掏头如跑马。“打、搭、网、喂、刹”是学接头的五字口诀。先学对“松”结(云锦行话接头称对结)。师傅给一尺长的经线结成圈,两手相对捏住经两边,中间留一小节线,“打”指右手中指上夹和食指配合,将经线打断。“搭”指两手分别捏着线头交叉相搭,左上右下,称搭“羊角”。“网”指右手捏着线头在羊角下绕一个圈。“喂”指右手将左手羊角折弯压进圈中,然后左手在圈下将压进圈中的羊角捏住。“刹”指两手同时外翻,使两边同时收圈,将结系紧。“刹”得有一点力度,若一边用力或慢慢抽紧的结容易塌。“松”结学完,还要学对紧结,织机上的断头,往往可以直接对结,不需另接线,全靠经丝的张力拉长接头。练习的方法是将一丈余长的经丝两边吊上铜钱,挂在织机的边花和织机中横档上,先轻后重。模仿经丝绷紧情况下的拉长接头,要求细致严格,“米大的羊角,绿豆大的扣”。经丝的伸长有限,接头要少拉,以减低损伤,羊角只能搭成一粒米般的长度,网的圈也只有绿豆般大。平时勤练习,技术熟练后,才能“掏头如跑马”,织造时的“掏头”就是指这种接头,要像跑马一样迅速快捷。拽花口诀:“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膀子夹得紧,腿力不伤身。过去学织云锦都从十三四岁开始,先学拽后学织,拽花的劳动强度很大,对还在长身体的“提花”小厮来说会有影响,所以学拽要注意姿势,在拽花拉纤时,两膀臂要紧贴胸、肋夹紧,然后用脚下蹬,身体向后挺仰,提花纤就自然高起。借腿力身体后倒,拽重花也不怕,反之,全靠手膀之力提花,会自然含胸驼背,吃力伤身。摇纬口诀:慢摇车,勤摆手。摇纬时,右手摇车盘,左手捏丝纬上管。车盘大,转一圈,纬管要转十几圈,左手捏丝纬在纬管上摆动打交,使后上的纬丝将前上的纬丝层层交叉压住,若快摇车,慢摇手,则纬上交少,纬会蓬松难用。练梭口诀:五平三靠。抛梭口诀:落平、撒直、点织拨。挖花过管口诀:三响纹刀,四响管。穿、弹、别、让。另外还有口诀:金不过指,绒不过寸。在挖花过管时,两股同色起花经相距在1.5厘米以上,过金线就要分管,不能跨织。过彩绒相距在一寸宽也要分管,这样省材料,织物平整,但费工夫。妆花配色口诀:妆花要花。荤素相间,逐花异色。云锦妆花的配色原则是“妆花要花”,即把妆花颜色搭配得越花俏越好。具体操作就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记一些色晕口诀:二色晕:深、浅红,葵黄、绿,玉白、蓝,古铜、紫,羽灰、蓝,三色晕: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青莲配紫绛,玉白、古铜配宝蓝,秋香、古铜配鼻烟,银灰、瓦灰配鸽灰,枣绛、葡灰配古铜,深、浅古铜配藏驼,色晕口诀所涵盖的面很小,实际操作中要进行变化演绎,在色度、色相上增减。配色织造上更重要的是色组搭配,以云锦妆花最常见的四则花为例:一排四个花朵,第一朵是暖色的大红,第二朵就需冷色的蓝、绿色,若第二朵是蓝,则绿排在第四朵,第三朵排紫绛或橘红色。然后第二排第一、三朵就要用冷色,第二、四朵用暖色,依此相间。这就是云锦的配色口诀“荤素相间,逐花异色”。云锦用色的荤素和现代美术用色的冷暖是有一些差异的,如紫色在现代美术色彩上是冷色,而在云锦里是荤色,有些黄色系色彩在云锦中是素色等。“逐花异色”就是说用色要边用边变,每个花都要用色不同,以达到繁花似锦的效果。如第一排的红、蓝、紫、绿到第二排的绿、橘、黄、红。其中重复出现的绿和红,用色上就要变,如变翠绿为秋香、变大红为梅红,除了花瓣要变,花蕊也要变。有时配色排不好会出死角,即上下左右都有靠色,这时变通的办法一是反绞,二是夹色。反绞是将色反做,把外晕色翻到里晕,把里晕色翻到外晕。夹色是将两个不相配晕的色配到一起,如水红、大红配成驼色、大红。这种用法过去每匹料上都有,但要巧用、少用,不然会影响整个用色风格,配色的理想效果是“上下左右不同色,横竖斜向无色路”,过去每一位织造师傅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色,但都不会死记用色,这样每匹料的用色排列才能不一样,把“荤素相间”做原则格式化,然后极度自由地变化演绎,把有限的色彩进行无限的搭配组合,呈现千变万化的用色效果(图16-75)。织造打纬口诀:框响脚落纬翻身。筘框下落打纬,先有打纬框响再松开脚竹落范子,这样纬在落框打纬时还是开口状态,不平服就得到调整;若先松脚落范子,纬被夹住,再落框打纬,就难平整了。这样对踏脚的要求就很高,框落下而响,响了就上推,推到托经就要发梭。在这刹那间,织手要完成丢脚竹和踏起下一根脚竹,完成起范子开梭口,操作要准确迅速。织造要求口诀:边是门面,头是牌。云锦的货面质量,首先要看边,边幅能织平整,一般织手技术较好,织边平整抛梭要稳,托纬要均。托纬指抛梭后另一手按梭时手指要托一下梭中纬管,以控制纬线的松紧,手上感觉要灵敏,松紧均匀,边就平整。“头是牌”,过去匹料头上都要织字牌,有织造局、官员织手的名号,如“江南织造臣庆林、机匠吴顺”,“金陵涂东元玉记库金”等。它是本机妆缎荣誉和责任的象征,也是当时的品牌。所以,字牌就是要求,提醒织工要努力做好。抬头三梭,停机半寸。云锦织造多是两人生产,要相互配合不留缝隙,一梭接一梭,连续不断。“抬头三梭,停机半寸”是比较夸张的形象比喻,是说若一抬头就会少织三梭,而一停机就会少织半寸。机房素有“机伴赛夫妻”之说,也就是说上下配合得要十分默契,连抬一下头的工夫都没有,这样生产才能连贯,又快又好。学织常识口诀:学织要保手,不拽花,不提水,夜睡夹裤裆。过去学织云锦,一般为十三四岁男孩,先学拽花三年,到十七八岁开始学织造,学织造只有四十天,学成就可以成为织手,学不成只能终身拽花。学织期间要练手腕灵活,甩梭若不是用手腕、手指的力量,就会用手臂的力量,用手臂之力叫“虎梭子”,梭子会在丝经面上跳,极易断丝,是学织成败的关键。所以,这一段时间要注意手腕的保养,每天练“素”梭,才能将手腕练灵活,一用重力手腕就又僵硬了。故一切重力都不能用,晚上睡觉还要将手指聚拢按要求夹在两腿中间侧身睡,传统说法认为这样能帮助手腕软化。会织不要神,你还不会吊框绳。学会织造可以生产后,老师傅就会提醒“会织不要神,你还不会吊框绳”。这句话,就是说你虽然会织了,但机上还有许多活不会做,要虚心学习。吊框绳是调节筘框的绳子,拴法较难,平时不易坏,几年才换一次,学习机会较少,所以师傅以此为例,云锦织造会遇到许多问题,遇到才能学到,但有许多“别别窍”,师傅也不会一下都教给徒弟,以防“教会徒弟打师傅”。如果徒弟虚心好学,尊重师傅,师傅还是肯教的。有的还要自己摸索,慢慢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所以行话有“学到老,做到老,还有三行没学到”。生机如牛马,小心出窍门。织机虽然机架尺寸一样,但每台机的制造是有差异的,尤其是新装机(生机),各部分装置还不能一下调节到位,就像牛马一样难以驾驭。“小心出窍门”是指做活要小心仔细,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小心仔细了,就能摸出门道,积累经验,巧妙简易地解决难题。前世打爹骂娘,后身投进机房;冬天不得烤火,夏天不能乘凉。这段像打油诗般的口诀,前两句除却封建宿命错误观念外,也反映了云锦艺人工作生活的艰难,说的是你前世太作孽了,今身才投入机房来。所以要能忍耐,有吃大苦准备。后两句既反映了云锦生产的艰苦,也反映了云锦生产的环境和要求。云锦需大量用金,实际用银要比用金多得多,除顶级的龙袍等御用精品,大多数云锦都是用银线来制作的。银线在加工时,用硫磺可熏蒸成金色,但银质金线会氧化变黑,烤火产生的气体会让银线很快变色,所以织造机房里再冷也不能烤火。夏天空气温度高时,风吹经丝易断,地上要洒水增加湿度,有穿堂风时还要关上门,机房如闷罐子,尤其是拽花,上机楼不动就一身汗,何况还要做重活,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所以乘凉是不可能的。机房好做,潮燥难当,针大的眼,斗大的风。除了夏、冬两个季节外,还有两个时期是云锦生产最难的。一是“潮”,指黄梅天,机房里处处潮湿。难的是拽花工的提不清纤线,纤线上的汗迹在这时会发黏,除用布常擦擦,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主要靠做活仔细,拽花要抖纤,多来回几次,将夹起的纤线抖落,这样拽花慢且累。织主要是纬密难控制,特别是龙袍等大衣料,一般都会跨黄梅、夏、秋季这三个时间段,纬密控制难度较高。因为袍料要对拼花纹,纬密要精确,而干湿不同还会影响织物下机后的缩率。非常有经验的老艺人手上才有感觉,在干湿不均时,细微地调节打纬力。二是“燥”,干燥的意思。燥主要在秋、冬季,过去的经丝加工水准较低,经的捻度牢度都差,一到干燥季节经丝就会起毛,破股断头。解决方法主要是提高机房的湿度,地上机坑洒水,门窗紧闭,“针大的眼,斗大的风”就是指不能让风过机房,影响湿度,这也是云锦织机大部分是“坑机”的缘故,机坑入地40~50厘米,织造工“半身入土”,在机坑中生产,自然可多吸地气提高湿度,减少断头率。
-《《丝绸织染》》
装造技艺
概述
即“数丝引纤”工艺。数丝就是将总经数按照纤线数,均衡地分摊到每根纤线内,把每纤所需要兜的经丝数出编成丝组,为引纤作准备。1.数线计算(以云锦头号桩为例)经数11000根,纤线1800根,相除得6.111根,可知每纤可分6根多经丝,需进一步计算精确。再用1800乘6得10800根,多200根经丝。去水缎,6齿×7根×2边=84根,用200根相减得116根,这些余头再均匀搭入经中。1800除以116得15.5,再用1800除以16得112根,这样实际仅相差4根,可留做闲头。计算的结果为,每纤入经丝6根,搭头率为每16根纤搭1根经丝。即在数丝时,前15根纤各入经丝6根,第16根纤入经丝7根,按此比率一直数完1800个丝组。2.数丝操作数丝操作在近机尾处,两人分别在排檐两侧,由外向里同时进行。操作时左右手相配合,一手别交,一手兜数丝,具体方法如下:别交:在两交棒之间,先分出一小组经丝,约30根,用别交手大拇指挑起(机左侧用左手,机右侧用右手),使交上经和交下经分出口子,中指内伸插入钓提增大口子,其他手指随之插入(图16-25)。将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撑开,稍往下揿,因食指、中指所撑的上交经别住无名指、小指撑着的下交经,就把上交经前一根的下交经分离出来,由另一手在交棒外兜着,也就是数了一根丝(图16-26)。接着手背稍向下翻转,用大拇指将下交经丝向外顶,食指、中指让出上交丝,由无名指、小指把上交丝向内顶,稍往上提,下交丝就别住上交丝,将下交丝前的一根上交丝分离出来,这样依次往返就把经丝一根根分开数出了(图16-27)。在做上两个动作时,分别要下揿、上提。因为经丝会绷在交棒上,操作时往往手指已把要数的经丝分开,但丝仍被交棒托住,与其他丝连在一起,因此,稍为上提或下揿,丝就能离开交棒,与其他丝分离,另一手兜数起来就方便了。兜数丝:操作的手在交棒外兜数分出的经丝,先数42根经丝为水缎,用一根耳子棉线套拴在上面,作为别丝组交线的起头,然后正式开始兜数。按已算出的每纤兜丝数兜数丝组,每次可兜四组,分别放在手指间,第一组丝(6根经丝)放在小指外,第二组丝放在无名指和小指中,第三组丝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中,第四组丝放在食指和中指中(图16-28)。四组丝兜数完为一手丝,接着别丝组交线,先用食指、无名指将第二、四组丝挑起,再用另一手把上面交线穿入,并拉回依旧放在经上面(图16-29)。穿第二根交线先要用中指将第三组丝挑起,然后用大拇指钩住挑起的第三组丝,小指将第一组丝内别,再用中指向外撑,形成过交线的口子,穿入交线,交线从下面拿起穿过依旧放在经下(图16-30)。每兜数四手,即第四手的最后一组丝需搭丝,兜数7根经丝。数丝完毕,要按组丝再数一次,确定是否与纤线数相符,然后,再用一根耳子棉线,做20个组线为一交的粗交线,这是为锁龙骨而做的记号交线,在引纤时使用。3.引纤引纤,即制作纤线。用线质较好的四股线为纤线材料(相当于35支三股绦丝线粗细)。操作分三步进行:(1)引纤准备先架上纤棍(上纤棍为直径10厘米以上的粗毛竹加工而成)。撞杆两根分两边架在局头和机身后挡上,上纤棍横穿经下,架在撞杆上,然后用麻绳拴结上纤棍,再用小木棍撬紧。拴千斤桩。千斤桩(可用立人梢替代)在冲天盖中间,用一竹棍撑顶扎稳,使引纤的拉力不能将冲天盖拉弯,以保持纤线的前、后长短均齐,然后在撑顶位置的冲天盖上面拴千斤桩,桩头露出寸许以挂纤线,桩尾用粗绳拴结,再用撬棍绞紧。做柱脚盘。竹棍五根,拴成排,柱脚顺穿其上(图16-31)。再将柱脚线顺序兜起。穿上蜡板(蜡板为向经线,纤线上蜡的木板条),蜡板上再穿入一个通纤管(通心竹管为之),纤线从管中通过。(2)引纤操作引纤操作由四人合作进行。分工为:甲:攉柱脚,乙:抱丝,丙:挂纤,丁:分丝(图16-32)。甲:攉柱脚。提出一束柱脚线(20多根),按柱脚盘的分口,将左手插入,手式见图16-33。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将分套在左手上的柱脚线依次兜出。操作时左手配合,相应地将手指上所需的柱脚线绷开,右手兜住线后,立即回握,同时手腕往内翻转,将大拇指和食指伸到纤线下,然后向上兜起传递给乙(图16-34)。乙:抱丝。用左手抱住兜入经丝的纤线,右手接甲递上的纤线,再向丙传递。左手不断地把引好的纤线抱住,使经面拉出当口,这时丁把需兜的丝组分出,右手就可伸进分出的口子,把丝组拉在怀里,伸出食指把甲递上的纤线钩着,向丙传递。这样纤线就把经丝兜入了,因为纤线是围着上纤棍来回划引的,所以食指钩纤,要在上纤棍左右两边交替进行(图16-35)。乙食指钩着纤线向上提时,中指靠拢食指,夹住纤线,拇指兜着纤线绷开,形成张口,这时丙右手伸下来,用食指、中指钩着纤线(图16-36)。丙:挂纤。右手钩纤上举,食指与拇指并拢捏着纤线,顺时针方向从左向右挂上千斤桩,然后捏着纤线下滑,由左手把拉紧的纤线掐着。掐纤要紧,否则回松造成纤线不齐,提花就会有高低(图16-37)。引纤20根,用耳子棉线打个“牛结扣”,为锁龙骨的分组线。打扣时左手不能松,用右手单手打扣。打法见图16-38。丁:分丝。按数丝分出的丝组交,顺序分出递给乙,同时核对丝组数。再按组交,即每20根丝组交线,通告“打结”。引纤操作最重要的是,甲、乙、丙三人用手兜纤、递纤时,纤线不能翻转,“活头”始终在一个方向,否则纤线就拆不出交(图16-39)。(3)锁龙骨拆交锁龙骨。先用千斤筒替换千斤桩(图16-40)。使纤线排开。龙骨用手指粗的光滑硬竹制成,目的是将纤线一束束契在上面,成为纤的钢骨,固定纤线并控制纤线的转动。纤线使用时每隔两三天就要用龙骨转动一次,使纤线在兜经处和兜花处的摩擦点移位。龙骨数根据花则数确定,一则、二则为2根,三则3根,四则4根。操作时纤线按龙骨数均分,从其一份的中间锁起。右手捏住龙骨一半,左手食指钩住一束纤线,从前往后套在龙骨竹上(图16-41之A、B、C)。然后,食指、拇指二指张开,伸进纤中向外翻转,形成环圈,套在龙骨竹上即可。左边顺序锁完后,就换手锁右边(图16-41之D、E)。龙骨全锁完后,拴“过街纤”,把龙骨之间相连的纤线分开,接长1米左右,在龙骨两边套拴系紧。拆交。引完的纤线上无交,而无交的纤无法兜花本使用,拆交就是找出纤的交线,操作方法为:甲:用两根交棒,一根从千斤筒下的纤口插入,一根从上纤棍的纤口插入,形成初交,然后,将上纤棍抽出(图16-42之A、B)。乙:先拉一侧空浮的纤线,把纤线所兜柱脚线和另一侧的半边纤全拉出来,分出口子,把一根粗绳双折起来从口子穿入到另一边(图16-42之C)。丙:再拉另一侧的空浮线,在这一侧再分出一个口子,然后拿下一根交棒,随口子在经上穿入并上提(图16-42之D)。丁:把经下的双折绳拉开,分出纤口,再将另一根交棒取下,也随口子从经上穿入,和上交一合,换成交线,就成完整的纤交带了(图16-43之A、B、C)。大花楼提花机有织全幅图案的优势,但也不局限于只能织全幅,可用叠纤的方法织二则、三则和四则,叠纤通常用于二则、三则,四则起花就容易夹纤,所以多将花本拼成双花,再上二则纤就可织出四则纹样来。叠纤是将纤线重叠在一起,兜花时一根花本脚子线,同时兜入重叠的两根以上纤线,即“一兜二”、“一兜三”等。二则以上的纤线要编渠头竹,渠头竹的作用,类似现代提花目板的部分功能,使渠头竹以上的纤线垂直,便于拽花,而渠头竹下纤线交叉成两个单元或多个单元(图16-44)。
-《《丝绸织染》》
装造技艺
概述
各种织物都是由各种织机装造生产的,织机装造必须与织物的技术要求相适应。传统的织机多为竹、木零部件组装而成,而竹、木零部件不一定有统一的规格,在操作中也很容易磨损;且竹棒、竹片、竹筘、木棍、木条、木架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发生虫蛀、霉变、风化和变形,必须进行不断的修补和更换。以下是织机整理改造的主要步骤:1.根据装造设计的要求,备齐所需零部件。如果是多综多蹑装造,就要备齐所需的综框数、竹制或木制的蹑数等。如果是束综提花装造,包括小花楼或大花楼装造,所需的零部件与牵线、综丝、绳索等,比多综多蹑装造更多,都应经过估算,按需备齐。缺额部分不能滥竽充数,规格不能太杂,必要时应该制作新零件予以补充。此外,还有特殊的机种装造,如竹笼机、绞罗织机等,其特殊的零部件也应备齐。零部件要适当留有备件,并妥善放置保管。2.检查织机骨架。织机是否歪斜不正或严重摇晃,是否有磨损、老化的零部件需要更换,榫头、榫眼是否需要加固等,都必须仔细检查,认真进行处理。3.平整织机。与地平面对应的机框平面,用对角线拉直验正。这里所谓的机框,指机架外周矩形的四角连线,或指机前机后的四脚连线。平整时必须做到如下两点:首先使交叉的对角线必须相交并不折弯,以保证机框为平面并与地面平行,必要时可用水平仪验正。其次是使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以保证机框平面为矩形。4.平综。将经轴与卷布轴两轴上沿线中点,拉直线相连,以此可确定标准的综眼平面位置。对于范来说,也可将综眼线下沉些,离开标准综眼平面位置1~2厘米(约一指宽);对于栈来说,也可将综眼线提升些,离开标准综眼平面1~2厘米;束综的综眼平面一般来说应与标准综眼平面一致,若经线穿入束综上半综时,也可将束综综眼平面下降到1~2厘米。如无特殊需要,则必须遵循这一规定,以保证质量。而对束综前的素综片,则应适当扩大综眼幅度。5.定斜面。木织机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前、后轴所形成的平面(即经面)与地平面呈现一定的倾斜度(前低后高)。一般来说,木织机经面与地平面的倾斜度为5°~12°之间。双经轴织机,其上层经面可以超过12°。6.置机形式。花楼织机还有坑机与旱机之分。传统大、小花楼织机多采用坑机形式,机坑深入地下50厘米左右,用于放置衢脚、蹑棒等。利用机坑的深度以降低织机地面部分的高度;将机脚埋入地下以增加织机牢度;利用地下潮气以增加真丝线的柔韧度和牢度,以便提高织物的产量、质量。现代用于表演的木织机属于旱机(图4-1),但机座凹坑的尺寸与坑机的机坑尺寸是完全一致的。经过改进,用于生产高档织物的龙头提花手工木织机大多也属于旱机。整理这些织机,也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其他。丁桥织机、竹笼机、缂丝机等都属于单人操作的小型机种,机件的准备和整理有其特殊性;另外,还有复杂的绞罗织机,素罗织机可单人操作,花罗织机是花楼织机中一种更为复杂的机种演变,更需要特殊的机件准备。
-《《丝绸织染》》
装造技艺
概述
大花楼提花机的装造,可分为两部分顺序进行:前部经丝装造为掏范、障、筘;后部纤线装造为“数丝引纤”。现以云锦之“妆花金宝地”为例,根据该织物“七范八障”的实际装造工艺作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穿综示意图,见图16-24。图中前8片综为障子(压综),其中第1片综仅起固定和便于穿经、查错找头的作用,其余7片综起切花纹间丝之用。后7片综为范子(起综),起地纹组织之用。图上方的纤线(即图16-24中1、2、3、4、5所示),每根控制6或7根经线,起制织花纹之用。具体操作工艺如下:
-《《丝绸织染》》
更多
收缩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