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姓土司统治荔波的基本情况,惜历史资料对此记载无多,现已无从考证。刻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清守备万安修筑荔波县城述略碑》上有最早关于荔波三姓土司的记载。此后李国材和郑珍分别在其所纂的《荔波县志引》(道光)中在其《荔波县志稿》(
咸丰)沿用此说。但从内容看,两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李国材以口碑传说的形式对三姓土司情况作描述。“蒙土司建自元季,今玉屏镇(
从前蒙石里)蒙姓极繁,传即其后裔,间有用石为姓者。皮土司建自元季,今其族湮矣。父老相传谓今之白姓即皮姓后裔,盖以土音相沿,积久而差也。雷土司建自元季,今邑中尚有雷姓,是否即土司后裔,代远年湮,无从查考”。郑珍的说法是荔波“元属庆远府路之南丹安抚司,后为蒙、皮、雷三土酋分据。洪武元年,灭三姓土司,以其地并入庆远府之思恩县。洪武十七年,仍析置荔波县,属庆远府。
弘治间,改土归流,易十六緈为十六里,裁县,置方村、蒙村、穷来村三巡检司”。历史上荔波是否真有三姓土司,历来存疑。
民国《荔波县志稿》亦云:“荔波在元季明初为蒙、皮、雷三土司所据,代远年湮,无文字纪录,征之耆老,亦无能道其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