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花瑶挑花利用专项资金补助机制。旅游业的重要特点是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创建花瑶挑花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地,免费对游客和公众开放,看似没有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如果游客的停留时间因此变长,主动消费增多,其带来的间接效益则难以估量。比如
杭州西湖景区免费对游客开放,虽然没有产生直接的门票收入,但其间接带动效应却有目共睹。并且,开放的花瑶挑花等花瑶
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地经过精心培育,可以成为所在村镇乃至区域的地标,能够提升旅游形象和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对本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成都的宽窄巷、锦里等开放空间对当地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即是明证。因此,在花瑶挑花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发展中要打破急功近利意识,放眼长远,致力于打造品牌和特色。为此,需要建立花瑶挑花等花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专项资金补助机制,通过设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专项基金,加大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投入。一方面,可将花瑶挑花等花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可从旅游公共资金中拨出部分经费用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同时,调动社会积极性,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建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许可制度,准许符合条件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承人、表演者和组织者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地自由经营,对他们,不但免除各项税费,而且通过专项资金给予补助,使他们在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活中得到稳定
收益。这样,花瑶挑花等花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将会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其“乘数效应”将会得到极大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