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社是一个集体所有制机构。虽几经努力,但其经费和编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未能得到落实,艺人的经济收入也无法保障。重要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艺人与年画社是定销关系,市面上先是不准艺人私制销售年画,后通过办经营
许可证并交纳一定管理费用才准许上市销售。加上出版社也在大量地印刷销售颜色更鲜艳、价格更低廉的年画,并占有相当的市场,严重影响了民间年画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绵竹民间年画的形势一年不如一年。据侯世武回忆,在1980年年画恢复生产的时候,艺人相当多,可能有两三百人。板桥村家家户户画年画。何青山一家祖孙四代,二三十人一起画年画,场面非常壮观。现在,他家已没有一个人画年画了,版子都卖了,笔也砸了……历史上最多的是一年生产一千多万副门画,恢复生产那一年是一二十万副,后来,只有几千了,越来越少。原来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时候非常热闹,现在这个场面也没有了。每一年“年画节”,虽是有意组织并给补助,但只有十几户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