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
绵竹年画有一个叫做“
伏羲会”的行会组织。许多艺人家里的神龛上都供奉着“
伏羲”,现在仍有艺人保留这一传统(陈兴才家神龛上就是这样写的)。据说,这个会形成于清乾隆
嘉庆时期,会长由艺人推举,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监督年画质量、评选优秀作品。每年办会两次。
十月初八,会长召集
匠人、
徒弟、老板在南华宫开会,敬完
伏羲菩萨(传说是绘画界的鼻祖)之后,大家聚餐。经费来源是参加该组织的人交纳
财物放债后的
利息。如果某家年画的质量不过关,“
伏羲会”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将它烧掉。杨长安对这种做法记忆犹新。他在当学徒的时候,其师“汪门神”
偷工减料做劣质产品,“
伏羲会”不准他卖,并当众把画给烧了汪门神”不服气就去上诉,结果引来了一场官司(杨长安录音资料)。每年的正月初四,作坊用
雄鸡和刀头敬
伏羲菩萨,还要做一对浑身通红的童儿,表示开张宏发(刘竹梅《
绵竹年画老艺人姚春荣》)。正月十六是作坊老板的会,每次要请客五六十桌。会上要对各路年画进行评议,决出名次(侯世武《
绵竹年画概说》,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