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而悠久的历史,自己独立的生存方式,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但是以往的研究有很大的偏颇:一是着重汉民族文化的研究,对于中华文化的多元起源和多元构成认识不足。二是着重对
典籍文化、制度文化的研究,忽视对民间文化的研究。一个族群的文化是一个族群存在的标志。“文化指生活中不胜枚举方方面面。对大多数
人类学家而言,文化囊括了一个特定社会或民族具有特征的行为、信仰、态度、价值观以及理念。”(
美国人类学家卡罗尔•恩伯语)从文化
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观念出发,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服饰是思想的形象,服饰又是民族精神的外化、社会制度的表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服饰史折射的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等。以往对维吾尔族的服饰研究或很少纳入学者的视野,或在研究其他问题时捎带。据我所知,还缺少一部专门研究维吾尔族服饰的专著,张昕中先生的研究可以说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张昕中先生对服饰资料的搜集并没有像一般的学者那样依赖文献,况且由于过去认识的偏颇,文献对维吾尔族服饰的记载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他不是一个书斋中的学者,他酷爱民间,执着于民间,深入于民间,访谈于民间。利用工作之便,张昕中先生到民间搜集了大量的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筚路蓝缕。但是,张先生是一个乐天派,是一条硬汉子,在他搜集资料的艰辛过程中蕴藏着不少故事,在困难时他总是在调侃中度过。田野工作被看成是现当代
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基石,它为人类文化的认知开辟了广阔的
天地,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