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者依各自主业形成
分工,每道工序的从业人员基本形成以老带小的师承
模式,作坊都有“口诀”相传,并有
师傅指导实践。2006年杨柳青木板年画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后,西青区政府曾与南开大学联合开办年画培训班培训年轻
传承人,但效果不尽人意,于是就停止了。原因是现代培训方式无法替代传统口耳相传的
师徒制。借用乌丙安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来说:“从保持年画
流派的特色、保存年画
创作风格的多样性的角度说,
师徒间的
口传心授是最佳
传承方式。因为,
民间艺术独有的神来之笔的
绝艺、巧夺天工的
绝技、鬼斧神工的绝活,往往都来自神秘莫测的
口传心授的
师徒传承活动中,这就是‘文化多样性’的原初根据。不可以强行把
民间艺术的
传承推向培训班、讲习所的大规模授课教学的现代
模式。培训班取代
口传心授的
传承机制,实质上是对
民间艺术
遗产的致命性的破坏,将从根本上损害
民间艺术
遗产的万花筒式的多种
流派、多种
风格和艺人个人
绝技的传授,最终把
民间艺术成品变成大工厂规模生产的毫无艺术特色的商品,其结果就很有可能灭绝了真正的
民间艺术
遗产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