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取材于春秋时,在
孔子的故乡曲阜,有一条阙里街,
孔子的故居就在这条街上。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
鲁国大夫。在
孔子之前,其父叔梁纥的第一个妻子施氏,已生了四个女孩子,按当时的习俗,女人是不能继承祖业的。为此,叔梁纥又纳了一个小妾,这名小妾后来生了一个男孩,但脚有点残疾,起了个名字就叫孟皮,这“皮”字在
古时即为痫的意思。在
鲁国这样的礼仪国家,残疾人也是不能担当祀事的。期间,施氏夫人死了,叔梁纥六十四岁又续娶了才貌双全的颜徵在为妻。颜氏当时才十六岁,虽说是老夫少妻,日子过得倒还挺美满和睦。只是转眼三年,还没生下一男半女。因此,叔梁纥觉得太遗憾,时常是长吁短叹。颜氏便劝他说:“听人说尼丘山神仙灵验,咱不妨去那里祈祷求子如何?”于是,
夫妻俩便到尼丘山的山神庙祈祷,盼望再生个儿子。一天夜里,颜氏在梦中,忽然看见有一头
麒麟踱进阙里。这可是
吉祥之兆呀,会应在谁家?街坊们奔走相告,全挤过来围观。
麒麟举止优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书,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上
天赐给你,该生于
空桑之地。”这是啥意思?众人不解其意,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说:“大概它是给哪户人家送儿子来了,还是水精之子呐!”接着他又高兴地说:“不管生在谁家,总是咱阙里人的福气!”街坊们全呼应说对,还把
彩绣系在麟角上,表示感谢。第二天醒来,
麒麟不见了,颜氏才知是梦,便把梦告诉了
丈夫,只不知“
空桑”在什么地方?叔梁纥听了说:“我明白了,在尼丘南山有个山洞,洞中
常年无水,俗称
空桑。”颜氏说:“那肯定是那个地方,山神奶奶是让我去那里生孩子呀。”就这样,
夫妻二人带着
卧具,来到南山
空桑洞内。夜时,叔梁纥守在洞口,只见一条
苍龙自天而降,两
仙女手擎香露瓶站立于空中。就此,洞中传出一阵响亮的啼哭,孩子出世了,还是个男孩。这时,洞中干涸多日的石缝中流出了温馨的
泉水。颜氏将儿子放于温
泉水中洗浴之后,奇怪的是
泉水又干涸了。叔梁纥抱起儿子一看,见儿子的头顶门上中间低、四边高,就对妻子说:“我看这孩子是秉尼丘山
麒麟之灵,故而长得也如尼丘山一般,就叫他孔丘吧。他排行老二,字就叫仲尼如何?”妻子很高兴,没有异议。这就是
麒麟送子故事的由来,原来是送的孔圣人。在民间,百姓们很崇拜孔圣人,后人便用
木版刻绘了《
麒麟送子》年画作为笺画用于装饰文庙、学宫或新婚夫妇洞房,以及
春节时没有儿子的人家挂用,意在祈望祥瑞降临,圣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