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石印技术代替了传统的
木版印刷。石印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溶的原理创制的一种平版印刷的方法。石印技术早在19世纪初的
欧洲就已经普及,
中国已知最早出现的石印品是1834年
广州出现的外国人张贴的布告。石印技术的出现,解放了雕版印刷的繁重劳动,一可省去繁琐费时的雕版程序,二可降低成本,三是版面还能根据需要随意缩小放大,差错少,故一经出现,
立刻就为国人所接受。石印技术很快在
中国盛行。随后,进一步出现石印技术印刷彩色图画,工艺繁复、人力成本较高的
木版年画遭受重大冲击。正如鲁迅先生于1933年《
北平笺谱》序中所说:“
光绪初,吴友如据点石斋为
小说作
绣像,以西法印行,全像之书,颇复腾踊,然绣梓遂愈少,仅在新年花纸(年画)与日用信笺中保其残 喘而已。”郑振铎先生也在《
中国版画史》中感叹:“
光绪末,欧美新型
印刷术流入我国……木刻几废。”“19世纪末叶,
西洋的
印刷术输入
中国,逐渐夺取了
木版年画的地位。
上海彩色石印的年画,首先压倒了桃花坞,而使之寂寂收场,仅剩下那个供人凭吊的光荣历史地位。”在抗日战争前夕,
佛山木版年画已经明显日薄西山了。新兴的石印“月份牌年画”已为民众普遍接受,使得
木版年画的市场变窄,只有门神画、神像画、灶王、
纸马等还勉强保留一定量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