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从至今流传于
茂县
、
松潘
等地的一种祭祀性
舞蹈
“
铠甲
舞”,可以看到历史上羌族身着
战袍
作战的影子。
铠甲
舞,
羌语
称“
克西格拉
”,又称跳盔甲,系为战死者、民族英雄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举行
大葬
仪式中表演的男子群舞。此
舞蹈
反映出羌族
昔日
征战的场景。
舞者
头戴生
牛皮
做成的头盔,上插一根
柏枝
,饰以
白色
野鸡翎
或
麦秆
或
黑色
牦牛
毛,代表勇士们
战斗
威猛。所着
铠甲
一副重约9千克左右,起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
铠甲
上身无袖,为
背心
样式,背后挂有一
铜铃
,下身为裙式,长及膝盖附近,上下连为一体。取材为块状生牛
漆皮
,每块
漆皮
长和宽分别约10厘米和4厘米,以熟
牛皮
制成的
皮绳
相串接。部分
漆皮
还绘制有图案。
舞者
下身着
长裤
,缠绑腿,着
云云鞋
。手执刀、矛等兵器,分列对阵而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唱、跳和吆喝融为一体,
表现
出古代
将士
奋战的英勇气慨。
-《羌族服饰文化图志》孟燕
概述
从《长笛赋》中,我们了解到,
羌笛
是“竹”制的,其
音色
似“水龙吟”,吹孔制作方法为“剡”,即切割。“古人对
音孔
的计量方法同我们现代人不完全相同:古人所谓的几孔,常常是连同底孔(笛体中声)一起算的。”因此,从《长笛賦》中的“故本四孔”中可了解到,古
羌笛
只有3对孔,共6孔。通过京房对
羌笛
的改良,对
羌笛
增加一髙
音孔
之后,
羌笛
才能完整地吹奏“宫、商、角、徵、羽”5音。古
羌笛
前端吊一截
皮绳
,可做鞭使。在《长笛賦》中也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