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
缅甸、
泰国瑶族保留火葬习俗,也有的改行土葬。一个将死的人可以为自己选择火葬或土葬的地方,但更关心埋骨头的地方。同村或同宗族的人死后同葬一山,但具体地点以鸡卵卜定,鸡卵摔破的地方被认为是合适的地方。出殡时,儿子和
男性亲属抬棺材走在前面,其后为师公,孝男孝女、丧家亲属走在中间,最后为送葬的村邻和其他亲友。孝长子手捧一只
公鸡送葬,另有一批人走在最前面,沿途鸣枪、放炮,抛撒米粒、钱纸,表示驱散野鬼。到达火葬地后,师公喃神揭开棺盖,
孝子将手中抱的
公鸡从脚端放入棺材赶至头端抱出带回家,认为这样可以将死者
灵魂带走。待死者
子孙儿媳头上同罩一块长
白布鱼贯离开后,师公向四方喃神,将点燃的竹火把伸人棺内,将棺内钱纸、衣物引燃,火起后村民往棺内、棺架加柴,将整个尸棺焚毁。
次日,师公
带领孝男孝女去将骨灰按脚、胸、手、头的顺序捡放入一个陶瓮,瓮盖画上死者人像,葬入墓穴,葬事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