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瑶族使用犁耕已较为多见。
瑶族语言中的犁、耙发音与
汉语发音相近,可见其最早是从汉族地区引进的。犁、耙的铁制部分一般由汉族地区购入,
木制部分为
瑶族自制。由于瑶山的水田多为小块,
瑶族用于平田的耙也一般较为小巧。“高仅三尺,宽二尺二寸”。有的地方耙齿也用杂
木制作,一则因为山田多乱石,
铁齿反而损断;
二则木耙本身轻巧,耕牛容易拖拉;三则木耙就地取材,自己修理,少费银两;四则瑶山水源充足,其水田多为“淹冬田”,土质较软。可谓因地制宜。一些靠近河溪的
瑶族村寨,已使用水车作为灌溉工具。水车多为
瑶族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