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
瑶族住在高山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的严重压迫,使得瑶人
迷信观念很严重,从家庭到社会,举凡疾病、生产、
狩猎、建房、婚嫁,动辄求神拜鬼,社会上从师学道的风气兴盛。
巫师、
道士传师授徒,一般采用单个人教授的方法。“儿之聪颖者不与读儒书,惟从瑶
道士学,亦有科仪,其文不可晓”。在十万大山山子瑶的家庭里,父亲若有几个儿子,即让一个聪敏些的学做师公、道公。经过拜师受戒后,即以师公、道公写的经曲为课本,先从识字开始,由
师父逐字逐句逐篇教念教写,经过几年时间,直到把全部经书念熟抄下方算结业出师。有的地方因为学做
道士的人多,
师父为了省事,干脆开班教课,集体传授,有如汉区办私塾那样。例如新
中国成立前
广东连南
瑶族“先生公”(
道士)带
徒弟就是用的这种方法。一个老“先生公”通常招收十多二十个学徒进行教授,每个学徒一年要交一定数量的油盐柴米给“先生公”作为学费,逢年过节要送些酒、豆腐做礼物。学徒首先学习文化,过三几年,文化有了一定基础,能通晓一些
汉文了,进而请
师父教授瑶经。如此再学习三几年,直到把全部瑶经念熟抄下,经过考核,才算出师。在
瑶族社会里,正是由于这种习经的事很兴盛,一些人未进过学校也能识许多字,有些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