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商业贸易的日趋发展,
泰国瑶族越来越被卷入
泰国市场乃至全球国际市场,其必然结果是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一部分人贫困化,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拉得很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泰国瑶族社会,富裕起来的人部分是村寨的农业种植、手工制作
大户,部分是
生意人,有的二者兼具,既在村里种农产品出售,又在村里或城里开店做
生意,但也有些人
生意做大以后脱离农村进入城市成为专门的商人。
广西民族学院赴
泰国考察组1989年2、3月在泰北考察期间,所到之地,都看见有瑶人在府、县、乡、村开店做
生意,个别人如邦卡村乡长邓财凤的叔父还将
生意做到了
泰国曼谷。富裕起来的人在农村、城市修建漂亮的房子,买了小轿车、运输车,家用电器一应倶全,并有条件到
美国、
中国或
欧洲旅游。另一方面,在
泰国瑶族村寨,也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无地或缺少耕地,被迫靠出卖劳力为生。他们中有的在村里替富裕户种地、做手工艺品,有的经
泰国劳工部门介绍到中东、
新加坡、
香港打工。
老挝瑶族的经济发展进程比较缓慢。1975年政局变换后,
老挝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山区少数民族发展经济。1975年以前,瑶人的主要职业是农业生产、炼铁、镶银和从事一些服务业。1975年政权转换后,一些人成为镶银和首饰大
师傅。
瑶族手工艺人生产的服装、首饰和手工艺品出售给生活在
美国和
法国的瑶人。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留在
老挝的瑶人有许多人已换职业,一些人下山到各小城镇或城市居住,以经商为生,经营布匹、鞋子、蚊帐、被子、家庭用品、录音带和电视机等。在万象居住的瑶人发展庄园经济模式,并推广到郎勃拉邦、沙耶武里等省。有些人有自己的汽车,在乡间发展运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