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水族的历史,唐代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下领都尚(都江)、婆览(水婆-恒丰)、应江(榕江之平江)、陀隆(台江)、罗恭(雷公)5县。开元年间(713-741年),唐王朝又在水族地区设置羁縻莪州(水各)、羁縻劳州(水捞)和羁縻抚水州(
广西环江)。唐代在水族地区的行政建制可谓是盛况空前。羁縻抚水州虽说是中央王朝以安抚水家人为主体的行政建制,族称被封建王朝由“睢”改变为“水”,似乎对水族特别恩赐,其实是一种权宜的“以夷治夷”的安抚之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让水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发展的良策。到宋代
大中祥符年代时,当中央王朝腾出手来之后,便对抚水州水族进行大肆剿灭。羁縻抚水州不复存在,水家一部分人被驱赶到汉族地区以分散其实力,一部分颠沛流离逆流而上来到
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区与原来定居于此地的水家人共同生活,形成了水家居住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