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
宗教实践活动中,毕摩队伍在新成员的补充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承制度和培养制度。毕摩的传承和教育维系着毕摩阶层的存在和延续,促进了彝族
宗教信仰的巩固和发展。毕摩传承遵循这样的原则:传男不传女。毕摩阶层是一个只限于男子的单性阶层,奉行传男不传女的传承原则。女性没有接受毕摩教育和从事毕摩职业的权力和机会。在彝族的
宗教观念中,女性污秽不洁,不能充任人
神人鬼的交通和中介。以毕摩世家家传为主。彝族社会里,有一些家族被社会认可是从其
祖先开始就从事毕摩职业的家族,这些家族有从事毕摩活动的传统,并且都有自己的《毕摩谱系》。在毕摩阶层中,家传毕摩的人数多,而非家传拜师学成的只占少数。家传毕摩因有自己的毕摩
祖先做护法神,有祖传的经书和法具,因而在人们看来法力高,可信度高。以非毕摩世家家传为补充。非家传的毕摩指没有毕摩家传背景而拜师学成的毕摩,彝族称之为“之毕”。“之”意为杂、混,“毕”指毕摩,在彝族观念中,“之毕”具有非正统、非正宗的特性。非家传的毕摩没有做毕摩的义务,但有自愿做毕摩的自由,而毕摩除有义务培养自己的
子孙外,也有义务传授每一个向其拜师求学的人。但“之毕”只能做一些小型法事,其始终不能成为毕摩阶层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