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至30年代中是
台湾歌仔戏的“
黄金时期”,当时歌仔戏风靡全台,
全省各地都有专供其演出的戏院,职业戏班数以百计,盛况空前。“七七”事变后,日本殖民当局加紧推行“皇民化运动”,千方百计控制歌仔戏班,毒化
戏剧内容,并强迫
演员穿日本和服演出,否则就被强行禁演。但许多
演员或转入地下、遁入乡间偷偷演出,或将歌仔戏改头换面,继续演出。如演出时改穿
时装,
皇帝改称“
董事长”,
宰相称“
经理”,文武百官称“职员”,以留声机代替文武场,而动作、台词、唱腔则一律照旧,“换汤不换药”,大受台民欢迎,日本殖民者也无可奈何,这样歌仔戏才幸未失传。
台湾光复后,歌仔戏和其它许多被禁演的地方
戏剧一样迅速复苏,蓬勃发展。50年代是歌仔戏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当时剧院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可见台胞对歌仔戏喜爱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