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ethnic group)是西方社会学与
人类学用来研究部落与种族的概念。“族群”的概念在
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英文“thnic group”一词,表示具有语言、种族、文化和
宗教特点的人们共同体。下面对
学术界影响较大的一些权威概念做一简略分析。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而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从马克斯•韦伯的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能够称得上是一个族群的要素有:相似的体质与文化,共同的
祖先记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N.格拉泽和D.P.莫尼汉将族群定义为:“族群是指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这一群体具有的
宗教的、语言的、习俗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
祖先所共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从N.格拉泽和D.P.莫尼汉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族群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独特的文化特质上,即独特的
宗教、语言与习俗,再加上共同的
祖先记忆。不论是哪种定义,我们都可以看出,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是族群存在的基础,这种文化又与其袓先记忆紧密相连,形成强烈的族群意识与族群认同感。北京大学马戎先生认为:“人们对于自身所属‘族群’的认同和对于其他族群的辨异,就是族群意识的核心内容。”在族群演化的历史过程中,族群意识使其内部成员产生文化的归属感与身份的认同感,从而保持已有族群的身份边界,以区别于其他族群。这种打上族群烙印的文化,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这个族群的
神话传说、
宗教信仰、
禁忌习俗、道德伦理、饮食服饰、文学艺术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