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大批的外来
援助者
在地震之前
大都
对羌族及其文化无甚了解,在进入灾区之后,他们一方面从大众通行的
书籍
中认识羌族及羌文化,另一方面也在当地寻找和验证关于羌族的知识羌文化。重建项目到各个
羌寨
调查当地的文化保存状况,基本的标准是语言、服饰、歌舞、手工艺、
宗教信仰
这几方面,这无异于是告诉了村民哪些事项是受关注的羌文化“重点”。8
月初
我第一次到
牛尾寨
调查时,在乡书记L(男,38岁)的陪同下向村书记董YZ(男,60岁左右)询问了村里的文化状况。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护》何坤
概述
在灾后重建进行的过程中,外界对羌族文化的呼吁与重视使文化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一方面,各级政府将保护羌文化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做出了相应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外来的
援助者
们深入山区,不断向诸如乡书记、村长之类的基层干部灌输文化保护的概念,而这类人往往德高望重、受到村民的尊敬,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关于羌文化和文化保护的知识由此层层渗透,普及到广大的羌族民众中去,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护》何坤
概述
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不断有外来的
援助者
深入灾区。他们寻找羌文化,也把关于“羌”的想象带到各个村寨,促使村民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寻觅和发现羌文化,并通过一定的舞台展现出来。在民族识别后才逐渐形成的“羌族”认同和共同文化,因为地震而得到了加强,传统技艺与审美在灾后都有回归的趋势,村民开始有一些自觉的文化保护行为。外界的引导对于促进羌人对羌文化价值的认识、对文化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都有积极的作用。唯一可惜的是,政府和民众都容易把文化保护当做经济发展的筹码,将两者对立起来,导致经济与文化难以平衡发展。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护》何坤
传承保护
传承保护
汶川
大地震引发了整个社会对羌族地区的关注和援助,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羌文化”的强调,使外来的
援助者
在灾后重建中都特别注意要保护羌族的传统文化。如果说由政府和羌族文化精英主导推动的羌族共同文化更多地尚侧重于政治、经济的重点地区,那么随着
援助者
深入灾区各地,广泛的文化关注也将羌族共同文化的构建带给了山区相对被忽视的人群。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护》何坤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