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从1978年开始先后发掘出内、外、妇、儿、生理、针炙等方面的彝文医药书28本,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双柏县发现的一部明嘉靖年间成书的《彝药志》,据称比
李时珍《
本草纲目》还早12年,已翻译成
汉文并由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彝文医药书用绵纸写成,因年代较久被熏染成
黄褐色,书的扉面上记载着此书最早写成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成书后曾多次传抄,彝族老医生杨思有献出的这一抄本是1916年的。这本书共74段,4692个彝文字,记载了56种病症,87个处方,324味药物。病症都是彝族聚居山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所列药物也都是一般常见的民间野生草药,多是一病数方,一方几药。该书还较科学地论述了发病的内外因,如因风寒引起的抽风、痉挛,因热、湿热所致的风疹,因热结大肠而致的大便不通,因受寒邪所致的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