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滇南彝族
平坝地区,
鸦片战争前地主经济已经确立,在帝国主义侵入和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地主阶级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地租率比过去提高。开远彝族聚居的山区,滇越铁路通车后,地租从产量的1/3—1/2增至2/3。有些地区于实物地租之外,还出现货币地租。地主阶级还通过高利贷盘剥农民,年
利率高达70%。滇南一带经济发展迅速,如个旧锡矿在1878年后有大小彝族
资本家20余个,其中孔昭旺就曾拥有四五百名矿工,最小的
资本家也拥有工人40余人。由于地租、商业资本和高利贷的剥削,使彝族农村的土地更加集中。如墨江彝族聚居的荒树寨共52户,2户地主就占有全部土地的40%,使不少彝族自耕农沦为佃农或雇农。但是在这些地区的边远山区,
商品经济没有多少发展,有的还在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换,甚至还保存着领主经济的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