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讳、口采等民间习俗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它体现了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平时大家都喜欢听吉利的话,如果是过年更是希望如此了。年画的用途不仅是美化环境,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烘托出年味,显得节日喜庆
吉祥。年画讲究“
图必有意,意必
吉祥”,如《富贵
大吉》、《开市
大吉》等以鸡代吉,《
年年有余》、《
连年有余》则以鱼代余,同时配上一些
吉祥话:“富贵
长寿,大发财源,红福临门,和合美满”,以此来祈求上天的赐福。据传,杨家埠每年能出一张“活画”,得到此画的人,画上有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虽然此传未必属实,但它反映了人们祈福的心理需求。因此,杨家埠艺人在
创作年画时,尽力选择喜庆、
吉祥、发财、
长寿、
多福的内容作画,如摇钱树、
聚宝盆、蟠桃大会这些
吉祥的题材就成了艺人们的首选。而他们对于那些和新年相克的字眼,都会尽力避讳。如《打渔杀家》,打字听上去不好听,就取名为《庆顶珠》,《打金枝》为避讳打字,改名后叫做《郭暧拜寿》或者《七子八婿》。但是,仅做到内容上的吉利是远远不够的。年画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形式的充实也非常需要重视,如果画中存在人物众多的大场景,我们必需要求人物形象都是很标致的,例如五官端正,
四肢健全,切忌缺胳膊少腿,甚至对
配景的
花草的
枝叶也非常重视。当画面的
吉庆需要与生活的合理性发生冲突时,他们宁可放弃合理性,而让年画始终突出吉利和喜庆的氛围。